-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霍学喜教授于2017年8月17日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坚守绿水青山 夯实生态文明基础”的观点
-
霍学喜教授于2017年8月17日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坚守绿水青山 夯实生态文明基础”的观点
发布时间:2017-08-31 作者: 出处: 浏览: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即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风险凸显等。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开启了一场事关经济发展方式、人民福祉和文明进步的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按照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央全面清晰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全面铺开、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绿色发展理念,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引领我国生产力进步的灵魂主线和夯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基础的核心思想。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理论创新方面,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突出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绿水青山是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的综合体,涵盖了水体、土地、森林、矿藏、景观等自然要素及其耦合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既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又包括人类开发和保护绿水青山的成果,涵盖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积累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明与进步。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又切合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着眼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以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促进绿色生产力持续进步的新思想新理论,符合时代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是促使全社会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绿水青山就是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文明进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时代发展要求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摆脱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理念和片面认识,必须突破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的传统生产力思维;三是务必坚守绿水青山,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
在实践创新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绿色发展理念和重要思想,助力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坚守绿水青山,夯实生态文明制度基础,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色惠民和绿色强国战略,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快建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协同性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全体人民形成坚守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生动力机制。
二是恪守自然生态环境既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生产力文明进步基础的基本理念。注重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效管控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确保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三是遵循生态文明制度引领绿色科技发展原则。全面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强化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科技保障体系,围绕持续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全面改进发展环境质量,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绿色科技治理制度和科技解决方案。
四是注重培养社会绿色意识和规范生态文明行为。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生态文明法律法规,鼓励城乡社区制定生态系统保护的乡规民约,明确人们参与保护绿水青山的职责,为社区治理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确保人们平等享受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增量利益;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多层级治理组织体系。在绿水青山保护过程中,注重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合理配置参与社区权力,促进行政主导的单向制约结构向多元权力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转变,从政府治理型主导逐渐向社会治理型主导转变,形成以社区组织公共权力主导的内生性生态环境组织与综合管理系统。完善人们参与生态环境利用的规则,形成重要生态资源开发、管理决策制定等集体商议、民主决策机制,确保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时间及地点、类型及方式、工程技术及保障措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强化监督与制裁制度建设,构建针对生态资源利用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冲突、违规行为调节与仲裁机制,特别是依托社区治理结构,建立速度较快、成本低廉、具有生态人文化特征的冲突及违规行为裁决机制。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 霍学喜
转载自人民政协网:http://qd5.www.rmzxb.com.cn/c/2017-08-17/1729928.shtml